绵阳市会展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bet365365打不开 2017-07-12 16:13:05
目 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发展形势与背景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
(一)会展规模快速增长
(二)品牌展会不断涌现
(三)配套设施持续完善
(四)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二、“十二五”主要问题
(一)会展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二)会展业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三)会展业软硬环境相对欠缺
(四)会展业专业人才集聚不足
三、“十三五”发展机遇
(一)国际国内会展格局变化带来的机遇
(二)系列国家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
(三)区域发展环境升级带来的机遇
(四)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四、“十三五”发展挑战
(一)国内省内会展业竞争激烈
(二)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相对偏低
(三)品牌展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
第二部分 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分项目标
四、产业布局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实施“精品工程”,打造产业发展引擎
(一)将科博会打造成全国军民融合品牌展会
(二)将电商峰会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电商品牌展会
二、实施“联动工程”,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一)会展+重点优势工业
(二)会展+现代服务业
(三)会展+特色优势农业
三、实施“引培工程”,形成产业发展梯次
(一)培育提升重点品牌特色展会
(二)大力引进全国性大型巡回展
(三)积极承接国际国内科技展会
(四)整合提升文旅农业节庆活动
(五)努力培育大型赛事品牌项目
四、实施“孵化工程”,加快产业主体培育
(一)创建会展产业孵化园
(二)加快培育会展企业
五、实施“开放工程”,提升产业国际化程度
(一)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二)积极拓展国内区域合作
六、实施“强基工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科学建设会展场馆
(二)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三)构建便捷交通体系
七、实施“人才工程”,强化产业智力支撑
(一)大力引进会展高端人才
(二)加快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八、实施“智慧工程”,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
第四部分 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完善政策保障
三、强化营销宣传
四、加强理论研究
附件1:
有关名词解释
附件2:
绵阳市会展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有关责任分工表(建议稿)
前 言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扩大开放、促进经贸、服务民生、营销城市的功能作用,被誉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城市建设的“加速器”。作为新型产业业态,会展业在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竞相发展、规范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会展产业,明确将会展业列入八大重点服务业予以支持,产业规模和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十三五”时期,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促进全市会展业大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四川省《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国家科技城建设和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壮大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全市会展业提质增效发展,根据《中国(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四川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四川省“十三五”会展业发展规划》和《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绵阳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本规划是我市会展业首部规划,是未来一段时期指导全市会展业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会展业相关政策、行动计划以及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以期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 发展形势与背景
当前,我国会展业已进入发展黄金期,正由会展业大国向会展业强国迈进。近10年来,全国会展业年均增速达20%,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日益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十二五”时期,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以四川为代表的中西部会展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全国会展业新的增长极。绵阳作为四川省第二大会展城市,充分发挥中国唯一科技城优势,坚持品牌培育、场馆建设先行、重点突破,实现了会展业高点起步、后发赶超,成为三次产业中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助力,在助推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
(一)会展规模快速增长。
“十二五”时期,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项目(含节庆赛事)351个,其中:展览113个、会议83个,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73%和57%。展览总面积172万平方米,较“十一五”末增长86%;会展业总收入达116.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94%;会展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共举办国际会议11个,国家级、国际性赛事活动6个。全市会展业实现了展会数量、质量、效益多重提升,规模总量保持全省第二。
(以上数据来源:绵阳博览事务局)
(二)品牌展会不断涌现。
1.全力打造龙头品牌展会。“十二五”时期,成功创办bet365365打不开(以下简称“科博会”),自2013年起连续举办了三届,共签约项目1405个,签约金额2368亿元,累计参展参会国家(地区)56个(非重复统计),吸引观众136万人次,成为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国际性科技博览盛会,蝉联“全国十佳品牌展会”。2015年创办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以下简称“电商峰会”),首届峰会共签约项目60个,合同金额超40亿元,参展观展逾30万人次,成为中西部地区规格高、影响广的电商盛会。
2.成功培育多个商业展会。绵阳国际汽车展、房交会等特色展会社会关注度高,在区域消费市场中具有“风向标”作用。农资交易展示会依托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西南种业高地等,历届举办规模超过8万平方米,成为辐射省内外的大型农资类交易展会。“绵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家居博览会、新春年货购物节、秋季商品交易会、绵州之夏啤酒节等展会节庆活动,在川北区域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三)配套设施持续完善。
1.场馆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的绵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二期先后建成投用,结束了绵阳没有大型现代化展览场馆的历史。目前,绵阳场馆硬件水平居全省第二位,会展中心三期配套工程建设即将启动。
(以上数据来源:各相关市州博览局、商务局)
2.交通环境大幅改善。“十二五”时期,畅通绵阳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市区二环路一二期、机场直通道等市政工程建成投用;成绵乐客专、绵遂高速、成绵高速复线、成德南高速、绕城高速南环线建成通车;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万公里;绵阳机场通航城市达26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
3.会展承接能力增强。绵阳国际会展中心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科发会展商务酒店、草溪河商业街等建设加快,多种服务功能日益具备。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安州区等重点区域酒店、会议、餐饮、娱乐、休闲、金融等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主城区星级酒店数量持续增加。
(四)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成立绵阳博览事务局,牵头负责全市会展业整体规划、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成为全市会展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完善科博会办展办会机制,组建了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设立秘书处,统筹整合全市办展力量。建立会展场馆运营机制,投资成立科发会展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会展中心场馆经营管理、展会引进和重大展会协办等任务;科发会展公司成为四川省会议展览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强化政策配套,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和《绵阳市会展业管理办法》,市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会展业发展。
(五)会展内涵日益丰富。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县市区和园区充分挖掘民俗、人文、生态资源,积极举办节庆赛事活动,会展业内涵极大丰富,会展活动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显现。持续打造的李白诗歌文化节、越王楼文化旅游节、绵阳之夏啤酒节、辛夷花生态旅游节、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嫘祖故里祭祀大典等极具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成为会展业一大亮点。第九届全国残运会、“罗浮山温泉杯”环山环湖自行车公开赛、白水湖路亚中国舟钓公开赛、CBA联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活动在绵举行,为全市会展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二、“十二五”主要问题
(一)会展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我市规模在2万平米以上的展会活动少,国际性、国家级会展活动不多,会展市场主体发育不足,规模以上的会展企业少,会展经济尚处在起步阶段。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2015年度全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研究成果》显示,我市作为四川第二大城市,会展业在全国排名第70位(含19个副省级城市),全国同类城市(地市级)排名仅为第51位。
(二)会展业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会展业作为我市重点支持发展的新型产业业态,由于起步晚,尚处于夯实发展基础阶段,其在经济、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还未完全显现,会展业发展的整体驱动力不强,产业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以致一些地方和部门发展会展业的热情不高、力度不大、举措不多,部分企业以“会展促发展”的意识偏弱。
(三)会展业软硬环境相对欠缺。
硬件环境方面,绵阳国际会展中心场馆设施目前虽位居全省第二,但场馆规模、现代化水平同成都差距正在扩大,场馆建设速度低于内江、泸州、德阳等地。软件环境来看,会展业发展体系尚待进一步理顺,全市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各县市区、园区会展机构、会展行业协会亟需成立。相关的会展服务管理政策体系还不健全,会展统计制度有待完善,相关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会展业专业人才集聚不足。
会展业作为精细化的服务产业,运营管理、招展招商、项目运作、接待服务等各环节均需大量专业人才。目前,我市受过专业训练或有过会展经历的会展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优秀专业人才稀缺,办展办会的专业队伍亟需加强。同时,会展人才扶持和引进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储备、培养相对滞后。
三、“十三五”发展机遇
(一)国际国内会展格局变化带来的机遇。当前,世界会展业发展正呈现由欧洲、北美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态势。我国作为亚太地区会展业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承接世界会展业转移的能力和速度大幅提升,正由会展业大国向会展业强国迈进。“十二五”末,我国展会数量、展览面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国会展经济直接产值4183.5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0.66%,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从国内格局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会展经济带”基本形成,在系列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影响下,东部地区展会向中西部转移速度也随之加快,以四川为代表的中西部会展经济带正逐渐成为全国会展业新的增长极。我市作为全国唯一科技城、全省第二大城市,会展业发展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后发优势明显,将在国际国内会展格局变化中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二)系列国家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等系列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档加速,产业集聚功能更加明显。“十三五”时期,四川被国务院批准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我市将重点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中国(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6-2020年)》获批实施,科技城建设发展进入新阶段;四川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全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这些都将为我市会展业发展带来宝贵的战略机遇。我市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和科博会龙头带动作用,提高绵阳会展业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国内外会展项目特别是高层次科技类展会论坛来绵,加速国际国内会展资源汇聚。
(三)区域发展环境升级带来的机遇。
成绵乐客运专线开通,以及宝成线的延伸建设,缩短了我市与成都、西安等大型城市的空间距离,强化了我市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的区位优势和向北辐射的空间节点的城市地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分别将我市定位为成都平原区域中心城市,明确我市是西部区域性商贸中心,以国家科技城为核心建设成为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自主创新示范区。此外,绵阳正在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加快打造新型对外开放经济载体。随着我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提升,会展业发展迎来有利契机。
(四)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我市作为国防科研工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冶金机械产业基地等,具有独特的产业基础和优势,不仅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发达,北斗卫星导航、通用航空、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发展迅速,为会展业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入,我市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全省率先将会展业列为八大重点服务业之一,为会展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十三五”发展挑战
(一)国内省内会展业竞争激烈。
从全国来看,近年来各省市越来越重视会展平台建设,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品牌培育迅速发展,区域竞争更趋激烈。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以成都、杭州、天津等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重庆、武汉、贵阳等为代表的第三梯队,纷纷借助各自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你追我赶、各显神通,力求在全国会展业中占居一席之地。从全省来讲,成都会展业“一枝独秀”,稳居西部和全省第一,特别是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中心竣工后,将推动成都加快建成“中国会展之都”。川南、川东、川西等地区一些市州在当地政府强势推动下,品牌展会培育、场馆建设、政策制定、展会申办、宣传推广等势头强劲,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区域市场竞争和资源分流加剧。
(二)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相对偏低。
会展业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相关。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多中心群网化城市体系》显示,在对2015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研究排名中,绵阳综合经济竞争力居第153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明显落后于成都市等相邻的四个省会城市,在全国八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所涉及的24个主要城市中居第23位。此外,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有待提升,“十二五”末期比重为34.2%,低于全省40.3%的平均水平。绵阳会展业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
(三)品牌展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
经过四届科博会的持续探索和实践,绵阳办展办会机制和水平大幅提升,展会规格、规模、影响力等均取得突破。但由于区位优势、办会理念、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与国内相对成熟的同类型展会相比,科博会总体水平还有不少差距,比如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市场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等。“十三五”时期,中央将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主导型展会的管理,科博会也步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口,面临着战略性挑战。如何进一步推动科博会办展办会水平再提升,更好服务科技城建设,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点课题。 总体来看,我市当前正处于发展动力转换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接续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会展业作为我市八大重点服务业之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必须紧紧抓住系列重大机遇,创造更好坏境,整合更多资源加快发展,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第二部分 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和四川省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的决策部署,抢抓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一带一路”、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绵阳综合保税区申建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对外开放主线,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产业化导向,大力实施“规划先导、园区支撑、产业集聚、品牌引领”战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会展业体系,形成“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实现我市会展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务产业。紧紧围绕全省及全市工业、服务业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会展业产业带动作用,引导会展业与重点工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互动发展,打造一批服务于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展会平台,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加快区域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
(二)坚持科技特色。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科博会,进一步打造国际知名的国家级科技会展品牌。大力争取部、省、军支持,将科技类展览和会议资源向我市倾斜聚集,倾力打造全国科技展会最佳承接地,开创全市会展业发展新局面。
(三)坚持专业导向。进一步拓宽思维和视野,着力会展业专业化发展,提升科博会、电商峰会等品牌特色展会的展览策划、活动组织、嘉宾邀请水平。支持依托八大重点产业举办专业展会,扩大专业会展规模,提高会展业体量和产业带动能力。
(四)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引导各县市区和园区会展业规范发展、错位发展,既突出核心区域和品牌会展项目的优先、重点发展,又鼓励各地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资源,积极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展会,形成全市协调、联动、整合发展态势。
(五)坚持市场主体。遵循经济规律和会展业发展规律,建立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优化会展市场环境,推动会展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利用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会展活动、服务管理、品牌资源市场化运作。
三、发展目标
结合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文化特质、消费特点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兼顾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定位,立足川陕甘、背靠成德绵、面向中西部、走向全世界,以国际性、国家级会展品牌项目为龙头,以区域性会展品牌项目为主体,以地方性会展品牌项目为支撑,努力将会展业打造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优势产业。
(一)总体目标。
1.一个目标:到2020年,打响中国科技会展名城品牌,初步实现与成都、德阳、泸州等地错位发展的格局。
2.两大引擎:将科博会打造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彰显军民融合特色的国际性品牌展会;将电商峰会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最高规格的电商品牌展会,形成全市会展业发展“双引擎”。
3.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完善、设施先进、布局合理、品牌汇集、配套完备的现代会展业发展体系。“十三五”末,全市会展业发展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55位、全国同类城市前35位。
(二)分项目标。
1.综合效益明显增强。到2020年,全市会展业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当年会展业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其中:直接收入12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综合收入88亿元以上。会展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十三五”期间,会展业增速高于全市服务业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
2.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展会数量、展览面积年均增速10%以上。到2020年,全市举办规模以上(即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展览项目60个以上,大中型会议50个以上,节庆赛事活动100个以上,年展览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其中:科技类、国际性展会活动分别不低于10个和5个;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不低于15个;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品牌展会不低于10个。
3.会展设施更加完善。“十三五”期末,绵阳国际会展中心场馆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其中会议中心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建成设计先进、功能适用的展馆、会议中心、星级酒店等设施。同时,周边交通、金融、物流、商业、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配套进一步完善,承办大型国际性、全国性展会活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的会展设施体系。
4.市场主体初具规模。筹建绵阳会展产业孵化园,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重点培育10—15家具有较强专业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型会展企业,扶持发展一批会展配套服务企业,力争年营业收入达3000万元的会展企业达到5家以上。吸引3—5家国际国内知名展览企业或机构来绵发展,在绵落户或设立分公司、分支机构。
四、产业布局
按照全域会展理念,结合全市重点工业、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和会展资源禀赋状况,构建“一核、三区、多点”会展业空间布局,更好地服务全市产业发展培育、对外开放合作和县域经济发展。
(一)“一核”引领。“一核”即绵阳会展业核心区域。以高新区绵阳国际会展中心片区为核心载体,依托绵阳会展产业孵化园、北影西南影视基地(筹建)及重点产业基地等特色资源,加快会展企业集聚,加快完善会展中心周边产业、交通等配套设施,重点举办好国际国内大型展览、会议、体育赛事、影视演艺活动等高规格会展项目,将高新区打造成为集会展、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城市商务会展功能区,成为辐射、带动全市会展业大发展的核心区域。区域范围:东至二环路,西至绵兴西路与飞云大道交叉口,北至绵兴西路,南抵飞云大道。
(二)“三区”联动。“三区”即城市会议中心功能区、文化创意会展孵化区和生态会展集聚区。
1.城市会议中心功能区:依托绵州酒店、桃花岛酒店、罗浮山温泉、中国天府健康养老城(筹建)、综合保税区(筹建)等资源载体,着力打造会议、休闲、大健康产业、加工贸易服务等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会议中心功能区,重点承接国际国内大型会议、经贸论坛、集训活动等。区域范围:涪城区、安州区。
2.文化创意会展孵化区:依托绵阳博物馆、科技馆、越王楼、126文创产业园、跃进路1958文化创意街等资源载体,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会展孵化区,重点举办科普宣传、文物书画、文化创意类展会活动。区域范围:游仙区、涪城区。
3.生态会展集聚区:依托仙海湖、近郊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花城果乡等资源载体,着力打造服务旅游及休闲产业的生态会展集聚区,重点承接水利、绿色环保、生态旅游、花卉盆栽类会展项目,举办水上运动等主题活动。区域范围:仙海水利风景区、游仙区等。
(三)“多点”支撑。充分挖掘各县市区和园区旅游、文化、农业、科教、民俗等资源,按照“一地一精品”原则,突出重点和特色,强化区域联动和共享,积极举办各类节庆赛事活动。其中: 安州区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资源,重点办好雎水踩桥会、环山环湖自行车公开赛;江油市充分挖掘李白文化资源,重点举办好李白诗歌文化节;三台县充分挖掘农业大县优势,重点举办好三台乡村文化旅游节;盐亭县充分挖掘嫘祖文化资源,重点举办嫘祖文化祭祀活动;梓潼县充分挖掘文昌文化、川菜文化和七曲山大庙景区资源,重点举办好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北川县充分利用羌族文化资源和通航机场,重点举办好大禹文化祭祀活动、航模赛事活动;平武县充分挖掘白马王朗国家级自然风景区和农副产品优势,重点举办好白马藏羌民俗文化节。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实施“精品工程”,打造产业发展引擎
(一)将科博会打造成全国军民融合品牌展会。
1.坚持科学规划,实施精准战略定位。紧紧抓住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对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立足服务国家科技城建设,坚持突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主题,坚持“2443”发展路径,即瞄准“全国军民融合第一展”“西部科技创新第一展”“两大目标”,坚持专业化办展、市场化运作、国际化拓展、品牌化经营“四化”方向,强化展览与论坛、采购与供应、内容设臵与产业发展、品牌推广与城市营销“四个结合”,增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服务产业发展布局和转型升级、服务国家科技城建设和开放型经济建设的“三大功能”,倾力将科博会打造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彰显军民融合特色的国际性知名品牌展会。
2.坚持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办会机制。进一步健全科博会组织架构,完善筹备工作会议和总结会议制度;创新招展招商机制,探索组建以科发会展公司为主体,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加盟的混合所有制专业展览公司,逐步打造专业的科博会招展招商团队,掌握展会核心资源,提升展会核心竞争力;创新主宾国、主题市州、主题日活动等现有机制,加强科博会与有关各方联系合作。充分调动主办(支持)单位及相关各方资源,大力争取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和军方单位深度参与筹备工作,推动科博会纳入四川省年度重点展会统筹,形成大型对外开放平台部省联动机制。
3.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展会品质。精心组织展览展示,突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幅提升展览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进一步彰显展会实效。坚持打造精品、培育品牌,精心策划论坛活动,加强嘉宾邀请工作,积极建立国内外客商邀请渠道,推动论坛活动品牌化、主题探讨务实化、嘉宾邀请高端化、客商组织精细化,深入搭建国际科技、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提升办好“军民融合发展论坛”,打造全球军民融合领域机制性高端论坛,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功能。
4.坚持服务产业,大力拓展平台功能。坚持扎根产业、依托产业、服务产业理念,紧紧围绕四川及绵阳重点产业发展,专业设臵展馆、展区,精心组织专业客商,配套举办专业论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突出军民融合、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展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搭建特色鲜明、实效突出的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国际产业协会、专业组织、知名企业联系合作,强化展览、活动题材策划,突出“展中展、会中会”形式,孵化培育更多新型产业交流平台,促进重点产业项目引进落地,增强地方政府和企业参与感、获得感。大力实施“借船出海”行动,支持引导本地区大型企业、成长型企业和上下游产业积极参展参会,突出实物展示和对接洽谈,拉长产业链条,推动四川及绵阳优势产业与省外国外互动交流合作。
5.坚持市场理念,提高品牌运营水平。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进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场关系,逐步减少政府直接参与展会运作,建立财政资金逐步减退机制,加快提升展会市场化水平。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推动组建专业机构和团队,加大展会品牌资源市场运作力度,建立市场开发模式和体系,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实现展览市场化运作,逐步推行展位定价售卖,加强采购、供应等专业客商组织,强化展览现场洽谈、订单交易功能。积极推动专业机构、企业深度参与举办展览配套活动及各项重点论坛活动,探索企业新闻发布和新品发布活动机制,提高论坛活动的品牌赞助和专业运营水平。
(二)将电商峰会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电商品牌展会。
紧紧围绕“省内一流、国内品牌”目标,坚持立足四川、面向全国,不断创新“会、展、论坛”模式,提升展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持续打造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电商盛会,促进全市电商产业创新发展,助推中国西部电商城建设。邀请行业精英和知名专家学者参展参会,进一步提升展会规格规模;专业化办好电子商务展览,加快电子商务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全国领先、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项目化开展电商对接洽谈,创新办好电子商务发展峰会、电子商务创新论坛、农村电商论坛、跨境电商论坛等多论坛活动,扩大展会成果,争取引进更多优质的重大电商项目;进一步探索电商峰会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培育会展产业链条。
二、实施“联动工程”,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会展搭台、经济唱戏”,大力实施“会展+”行动,推动会展业与一、二、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扩大项目招商引资成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一)会展+重点优势工业。
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立足我市八大重点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博会等龙头展会带动作用,整合利用来展和外展两个市场资源,依托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区及相关重点区域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大力引进培育一批电子信息、高端软件、新型材料、航空装备、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生物技术、节能环保、食品等领域专业水准高、市场潜力大的品牌展会,充分展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成果,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对接落地,更好推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研发等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食品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积极依托绵阳综合保税区建设,培育加工贸易类展会项目,着力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载体。
(二)会展+现代服务业。
依托绵阳现有产业载体和资源,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内部融合,推动会展业与电子商务业、科技服务业、旅游休闲业、文化创意业、健康养老业等互动发展。“十三五”时期,重点举办好电商峰会等品牌展会活动,提升办好绵阳汽车展、啤酒节等系列区域营销型展会,积极培育运动休闲、生态旅游、低空旅游等旅游休闲类会展项目,举办绵阳创意设计周、科技城创意设计大赛及动漫游戏、工艺美术、书画、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特色文化类会展项目,培育大健康产业、中医药、医疗器械博览会等健康养老类以及科技服务类会展项目,加快推动“中国西部电商城”“绵阳电商谷”等建设,推进我市旅游精品项目、精品路线建设,促进商贸流通、文化产品及服务、科技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行业发展,加快传统业态转型,繁荣养老服务经济。
(三)会展+特色优势农业。
立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绵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农业布局,加快升级农资交易展示会,打造向成都农博会看齐的专业品牌展会;争取更多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业类展会来绵举办,进一步搭建“三农”服务平台,促进区域农业大发展与农贸大流通。坚持“产业扶贫”理念,大力培育一批涉及特优农产品、生态养殖、药材茶叶等行业的会展项目,扩大本土品牌输出;引导各县市区、园区精心举办农业休闲旅游节庆活动,推进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区域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助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四川省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实施“引培工程”,形成产业发展梯次
(一)培育提升重点品牌特色展会。
立足绵阳产业、区位、市场优势,大力巩固提升绵阳汽车展、农资展示交易会、新春年货购物节、啤酒节等现有特色展会活动,不断扩大展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会展企业走品牌建设和项目研发创新之路,大力开拓新的生产性会展项目。坚持科博会龙头带动,积极打造重点品牌专业展会,以“展中展、会中会”形式加快培育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论坛、大数据·人工智能论坛等专业论坛;培育智能制造、通用航空、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卫星遥感、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及技术、生物、食品等领域新兴会展项目,争取设立西博会、成都软洽会绵阳分会场。力争到2020年,由科博会带动培育的专业展会占全市展会总数的30%以上。
(二)大力引进全国性大型巡回展。
将引进契合地区产业发展、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型巡回展作为加快我市会展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与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省直部门交流互动,争取招展引会工作更多支持。持续引进中俄信息安全技术、平板显示高峰论坛、中医药博览会、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特色展会,争取长期在绵举办。加强全国巡回展的分析筛选,积极引进我市重点产业以及体育、教育、消费领域综合性、专业性巡回展。大力挖掘绵阳旅游、人文、生态资源,将人居住宅、建材装饰、旅游休闲、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巡回展纳入开拓目标。积极承接成都转移展会。
(三)积极承接国际国内科技展会。
紧紧围绕中国科技会展名城建设,加强部、省、市联动对接,主动寻找国家战略切入点,整合利用科技、军工、科研领域重点资源,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科技会展项目向绵阳科技城倾斜,争取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科技会议、展览、创新创业赛事等来绵举办,获得更多科技类品牌展会承办权或联合举办权。加强与省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交流合作,争取引进更多科技主题展会活动。
(四)整合提升文旅农业节庆活动。
鼓励引导各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按照“一地一精品”的思路,积极整合提升文化、旅游、农业类会展项目,提升办好李白诗歌文化节、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嫘祖祭祀大典、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持续办好绵阳创意设计周、科技城创意设计大赛等文化创意会展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县市区增强协同发展意识,积极整合区域内主题相近的节庆活动,联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助推融合发展明显的地区性文旅、农业品牌展会。
(五)努力培育大型赛事品牌项目。
依托九洲体育馆等专业场馆设施和现有体育赛事载体,积极推动会展业与体育赛事融合发展,培育新的体育消费热点,提高体育产业经济水平。大力支持引进全国性、区域性运动会以及马拉松赛、CBA联赛选拔赛、健美体操赛、自行车公开赛等大型体育赛事,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争取部分品牌项目长期落户。
四、实施“孵化工程”,加快产业主体培育
(一)创建会展产业孵化园。
紧紧围绕构建产业培育体系目标,依托高新区创建绵阳会展产业孵化园,着力打造会展业服务中心,力争到2020年引进培育办展机构及展会搭建、创意策划、会展传播、广告、印刷、设备租赁、交通物流等会展配套企业20家,逐步形成以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会展专业服务企业为辅助,各类会展产业链企业互动发展的市场体系,推动会展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二)加快培育会展企业。
坚持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以办好科博会、电商峰会等大型展会活动为契机,依托绵阳国际会展中心和科发会展公司,借鉴推广PPP模式,适时组建混合所有制专业会展公司和大型会展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会展企业和机构参股、控股本土会展企业或来绵设立分公司、分支机构,共同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会展领军企业,壮大绵阳会展市场主体。积极培育和扶持本地中小会展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媒体机构投资组建会展公司,重点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本土会展企业。
五、实施“开放工程”,提升产业国际化程度
(一)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用好中国科技城和科博会等城市名片,积极与UFI等国际展览业组织及会展跨国企业建立联系合作,争取国际机构来绵举办或支持我市引进较高层次国际论坛、会议和节赛活动,支持我市会展项目开展国际认证。大力引入国内外优质会展企业、机构参与我市会展场馆管理、展会承办,“零距离”学习国际国内先进展馆管理、展会运作、展会服务理念和经验,更好建设绵阳国际会展品牌。鼓励引导本土会展机构和企业“走出去”,积极参加欧美发达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名展会,加强对有实力的会展企业到省外参展、办展的扶持力度。推动科博会面向重点国家(地区)举办推介会,探索与国际会展机构、企业合作培育专业展会,扩大我市会展业的国际影响力。
(二)积极拓展国内区域合作。
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沿海及西部会展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组织参加北京科博会、贵阳数博会、西博会、亚欧博览会、渝洽会、深圳高交会等省内外大型展会活动,推动形成区域融合互动发展格局。加强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四川省会议展览业协会、成都市会展业协会等省内外行业权威机构的联系沟通,积极参与行业年会、论坛、集训、研讨会等活动,拓展整合全国会展资源。加强与成都及邻近省会城市的城际战略合作,争取更多知名品牌展会来绵设立分会场或巡回举办,为我市会展业发展增添活力。
六、实施“强基工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科学建设会展场馆。
充分考虑全省会展业快速发展的特点,坚持着眼长远、适度超前原则,科学规划场馆建设,加快完成绵阳国际会展中心三期工程,努力将会展中心建成全市地标性建筑和城市新名片。鼓励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整合优化现有会展场所资源,积极打造融商、旅、文、会、展于一体的城市功能片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和品位。
(二)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城市会展产业集聚区的要求,将高新区会展中心片区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辖区政府(园区管委会)主体作用,在会展产业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给予规划和政策倾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加快完善会展中心等现有场馆周边交通、仓储加工、酒店、商业综合体、餐饮、休闲娱乐业态及相关市政设施,更好满足大型展览、会议需求。依托会展产业孵化园,吸引通信、金融、海关、商检、物流、广告等相关配套服务向会展中心片区聚积。
(三)构建便捷交通体系。
加快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争取开通更多国际国内航线、城际高铁,提高出入绵阳的便捷性。推动机场高速、轨道交通、公交设施、主干道、景观大道等交通设施与绵阳国际会展中心、星级酒店、主要节庆活动场所、旅游景点衔接互通。形成大型展会期间会展交通专线开通常态化机制,强化公共交通的直达性和便利性。
七、实施“人才工程”,强化产业智力支撑
(一)大力引进会展高端人才。
把引进会展高端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建设规划。面向国内外重点引进会展项目策划、经营管理等高层次人才,落实绵阳市有关紧缺人才引进政策,创设“人才绿色通道”。建立会展业发展专家咨询服务组织,聘请国内外资深会展专家担任会展业咨询服务顾问。建立会展管理人才评估机制和专业人才聘用体系,加快会展人才储备库建设,推动形成产业持续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撑。
(二)加快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鼓励和支持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大专院校开设会展专业或课程,培养项目策划、市场营销、展览服务等专业人才。积极依托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会展企业或机构,加强会展从业人员培训,推进职业培训常态化,提高会展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与部、省及成都市的人才双向交流,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会展业发达地区学习锻炼,建立市内会展、商务、投促等部门人员横向交流机制,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会展人才培养体系。
八、实施“智慧工程”,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
倡导创新、智慧、绿色发展理念,鼓励会展业利用互联网思维及技术,推进会展营运、服务、产品互联网化,带动实现展览材料环保化、展具配臵标准化、展会办公电子化,增强会展综合竞争力,降低会展活动综合成本。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应用,加快科博会、电商峰会等品牌展会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发布、线上展览与交易、观众预登记、信息自动化收集处理等多功能服务,创办“绵阳会展网”和“绵阳会展”微信公众号,提高会展服务管理水平。引导会展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服务、管理、市场和商业模式创新,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新型展览业态,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新模式。
第四部分 强化保障措施
会展业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我市会展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现阶段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臵作用前提下,更加需要政府强力支持、整合资源、部门联动,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只手作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积极整合会展行业资源,成立市会展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管理和专业队伍建设,制定行业标准和服务管理规范,协助引进培育展会和建立会展调查统计制度,推动行业诚信发展。加强与国际国内行业组织的联络沟通,强化会展行业信息收集和发展战略研究,为政府决策和服务管理提供支撑。
(二)强化公共服务保障。
进一步完善由会展、公安、交通、工商、质监、消防、城管、卫生、海关等部门构成的会展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增强服务意识,创设政务服务“绿色通道”,施行核准、备案“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水平,树立绵阳会展服务窗口形象。建设会展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会展通关模式,分类制定标准化展品监管方案,提高展品出入境通关效率,提高场馆网络质量。凡来绵举办展会的国内外会展组织和企业,应给予优先审批和优质服务。
(三)依法规范市场秩序。
坚持践行市场理念与规范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展会年度申报登记制度和活动备案制度,防止重复办展和恶性竞争。加强对会展活动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会展活动长效监管机制,树立会展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参展企业及产品质量,严厉打击仿冒伪劣展品和破坏、损害展会的行为。认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始终把展会活动安全管理工作摆在首要位臵,做到服务到位、安全有序。
二、完善政策保障
(一)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适时修订完善《关于加快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会展活动管理办法》,研究制订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政府组织协调、制度建设和优化环境等方面职能职责,逐步建立政府、协会、企业有效协作的会展业发展机制,推动全市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和园区设立会展专项扶持资金,配套实施系列市场开拓鼓励政策。积极争取省上会展专项资金支持及多渠道资金筹集,强化发展资金保障。
(二)完善会展统计制度。
加快建立会展业统计制度,全面开展会展业及重点展会统计工作,为会展业政策制订和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结合会展活动备案管理办法,建立绵阳市重点展会项目名录,搭建会展信息共享平台,改进统计方法和手段,大力实施动态监测和实时统计,提高统计数据及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三)健全考核评估体系。
结合行业标准及绵阳实际,尽快建立科学的会展监督考评体系,制定展会级别评定、展中质量控制、展后结果评价标准,淘汰低劣会展项目,确保会展品质效益。将会展工作纳入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发挥目标导向功能。
三、强化营销宣传
加大会展宣传投入力度,完善会展营销机制,结合科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制定绵阳会展业年度推广计划,注重新闻宣传和品牌营销相结合。充分整合政府、协会、企业、媒体等各方资源,创新宣传思路和形式,积极展示会展业发展态势、品牌展会、扶持政策等,塑造中国科技会展名城的鲜明形象。将引进国内外高端会展项目、会展企业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积极在国内外重点城市、重点客源地和重点招商平台举办会展业宣传推介活动。强化会展宣传与城市营销有效联动,将会展业纳入城市整体宣传体系,不断创新城市营销宣传手段,探索设立城市品牌推广机构,提高“中国科技城”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强理论研究
围绕中国科技会展名城建设,立足促进我市会展业大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开展会展产业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地方性法规、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和课题研究,特别是政府主导型展会市场化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强化研究经费、社会荣誉、学术地位等多方面保障措施,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研究会展的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宽领域的会展研究队伍。加强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等机构联系沟通,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合作,协助省市政府发布会展业发展报告,扩大绵阳会展业在四川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附件1
有关名词解释
1.会展业:本规划使用广义会展业的概念(即“大会展”),除展览和会议外,还包括各种节庆、奖励旅游、赛事活动(如庆典活动、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且举办地点更加多元化。因此,城乡范围内举办的各类展销会、交易会、推介会、对接会、座谈会、茶会等各种展会以及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庙会等,也属于“大会展”范畴。但结合我市会展业发展实际,本规划记述时更侧重展览和会议。
2.八大重点服务业:即科技服务业、电子商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会展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健康养老业。
3.三大会展经济带:一般指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
4.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以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环节。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6.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广义概念上的PPP则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7.CBA联赛:即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hina Basketball Association),是由中国篮球协会所主办的跨年度主客场制篮球联赛,中国最高等级的篮球联赛。
8.全国自贸试验区:是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2016年8月,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其中:四川省主要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9.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10.低空旅游:即通用航空旅游,是指人们在低空空域(在我国原则上是指真高1000米以下的垂直范围),依托通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器和低空飞行器,所从事的旅游、娱乐和运动。 11.UFI:即国际展览联盟(Union of international Fairs)的英文简称,是世界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